这些错误的方法,你中招了没
2018-03-25 来自: 青岛市市北区福山老年公寓 浏览次数:996
俗话说,多吃五谷,不生杂病!
很多人都知道吃五谷杂粮的好处,于是“五谷杂粮粉”悄然流行起来,觉得杂粮粉又方便,好处又多!但其实恰恰伤身。
五谷杂粮重要就是含丰富的膳食纤维,能促进肠胃蠕动。磨成粉后膳食纤维反而被破坏了,只剩下淀粉和糖类。
常吃五谷杂粮粉对血糖的提升速度更快,对身体不利。吃多了,恰恰会增加各种疾病的发病率,尤其是糖尿病。
关于五谷杂粮,这两件事情你必须知道
粗粮过量害处多 每天过量地吃“粗粮”,会加重胃肠工作量,容易引起腹胀和大便次数增多,导致胃肠功能的损伤。 吃粗粮要注意搭配 粗细搭配。每天粗粮的摄入量以30~60g为宜,但也应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。 粗粮与副食搭配,粗粮内的赖氨基酸含量较少,可以与牛奶、鸡鸭鱼等食物搭配,平衡膳食。 吃粗粮还要多喝水,因为其中的膳食纤维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保障正常消化。 有的老人,因咀嚼功能不好而长年吃粥;也有少数讲究药膳的人,用吃药粥作为对疾病的辅助治疗。 据观察,长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较消瘦,原因是老年人的胃动力较差。长期吃粥,人体得到的总热量和营养物质,不够体内消耗,导致营养失衡。 所以,经常吃粥和吃药粥虽是一法,但不是人人皆宜,除非是身体很虚弱,或是治病需要。 维生素种类较多,功能各异,不仅对治疗维生素缺乏病有,而且对其他一些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。 但有些人却夸大了维生素的作用,不管生何种病,都把维生素当作品,这是对维生素的错误认识。 如果机体不缺乏维生素,无论患何种病,服用维生素都是一种浪费,甚至会加重病情。例如,胃溃疡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,不仅无效,还会加重对胃的刺激。 平时有人把维C泡腾片当作提高免疫力的药品,但维生素缺乏者才需要补充。一旦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C,还会导致尿路结石,加速动脉硬化。 补钙的观念在我国可谓深入人心,很多老年人觉得钙补得越多,吸收得越多,骨骼也就越强壮,于是大把大把地吃钙片。 钙并非补得越多越好。我国营养协会推荐,体重在50~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钙量约为1000毫克,除了在饮食中获得外,额外补充的钙量为300~700毫克。 过量补钙会影响到人体对铁和锌的吸收,还容易引起高钙血症、肾结石等并发症。 其实,大部分人不需要服用钙剂,健康均衡的饮食即可提供足够的钙。好的钙源包括牛奶,乳制品,强化乳品的替代物,比如豆浆,绿叶蔬菜。 很多人认为,只有补品能帮助自己走近健康。于是就胡乱吃些补品。 更可笑的是,有些人认为吃补品是一种时尚,吃贵的补品是一种身份象征。还有些人为了减肥,拼命节食,然后光靠吃补品来维持身体营养。 这种以补代食的行为很不正确,对人体健康很不利。维持人类正常生存的七种营养素(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、矿物质、维生素、纤维素和水),只要长期缺乏一种,便会患病。 这些营养素主要来自日常饮食,而很多营养素是不能通过补品摄入足够的量的。 只要不挑食,不偏食,正常人是不需要任何补品的。 近些年来,“辟谷”越来越受追捧,不吃谷物、肉、蛋等,仅依靠喝水、打葡萄糖来代替三餐,称能“清理肠胃”,你以为这种“辟谷”方法真能吗? “断食辟谷”的方法并不符合人体的生理规律。从现代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,目前并没有证据直接证明辟谷对身体有好处。 辟谷会打乱胃肠道的正常运行、肠道的通透性、消化液的分泌,还有营养物质的吸收等受到影响,易引起身体代谢紊乱,会引发胃炎、胃溃疡等疾病。 经常听到人说“多喝水好,每天要喝够8杯水才健康”…… 那问题来了,一个杯子可以是100 毫升、200毫升……那8杯水的定义也太广了吧。 其实,人每天对水的需求大概在2000~3000毫升,也就是比喻的“8杯水”。 但我们的三餐中,饭菜和汤也含有“水”,所以正常饮食下,每天只需要额外补充1000毫升的水就足够了,而且每一次喝水应少于300毫升。 “民以食为天”,中国人爱吃,也热爱“食补”。炒、爆、熘、烧、焖等五花八门的烹饪方式,而且有什么东西都“趁热喝”、“趁热吃”的习惯。 嘴的欲望是满足了,消化系统的负担就太重了,人们吃热的食物、多喝热水,但却没想到过热饮食对食道的伤害。 人的食道十分柔嫩,只能承受50℃~60℃的温度。超过这个温度,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。 如果经常吃烫的食物,黏膜损伤尚未又受到烫伤,可形成浅表溃疡。反复地烫伤、,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,进一步发展变成肿瘤。 日常生活中,不要吃过烫食物,温度都尽量控制在60℃以下。 骨科专家指出:走路运动虽然有利于健康,但运动要掌握适当方法,一味大量走路很容易损伤腿部! 很多人每天都走个1~2万步,但万万没想到的是,每天这么走,膝盖却废了! 前不久,杭州的刘先生想通过暴走减肥,每天走的步数都在15000以上。没想到,不到一星期,就患上了膝关节滑膜炎! 医生说,刘先生是走得太多了!属于过度运动,已经伤害到了身体! 张阿姨今年50多岁,平时爱好锻炼身体的她,经常到附近公园散步,基本上每天2万步打底。 没想到,这种追求的方式给她带来烦。正是因为走路太多,对膝盖产生了损伤,时间长了,原本应该起到润滑关节作用的关节腔液越来越多,这才形成了积液。 每天走个1万多步、2万步都是错误的。正常人每天应该走6000~10000步,里程3~5公里比较合适。 晨练并不利于健康,特别在寒冷时节。 清晨锻炼可以说是“健康杀手”,很容易诱发血管痉挛,进而引发脑中风等,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。 从人体而言,一夜不进水米,血液黏稠度高,清晨时血压也处于一天当中的峰值,这个时候锻炼特别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疾病。 每天下午的4~5时是佳锻炼时间。如果确实有晨练的习惯,也可以,但是不要太早,等太阳出来后,大约9~10时再去活动才是明智的。